
关于富滇
云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主任 副研究馆员:李怡苹
一、开篇
祖国的西南边陲---彩云之南,不仅人杰地灵,文化底蕴丰厚,而且历史悠久,耐人寻味。云南金融界的骄傲----富滇银行辉煌的百年历史就是对滇云文化、金融历史之悠久最好的诠释。
根据云南泸西陈度的《昆明近代社会变迁考略》记载:清宣统二年(公元1910年)清朝廷派于子清来滇开办大清银行,基金不过百万,流通纸币,商家存放日多,使营业逐渐趋盛。1911年11月,云南军都督府明令组建“云南公钱局”,专营存放、抵押、汇兑事业,发行纸币并赶铸银元及铜元,并明确:“凡通省钱粮、厘税均可用纸币缴纳,务使三迤通行”。1912年2月,公钱局称谓拟改为“富滇银行”或“富国银行”,并明确该行由滇人自行筹办,乃定名为“富滇银行”。任命原公钱局负责人黄凤祥为该行总理,解永嘉为协理,并在富滇银行内设总稽核,上街经理、总薄记、银房、票房、银柜管理等部门,共有职工79人。总行设在昆明威远街西口。富滇银行资本原订为100万元,由财政司拨发。但在开业时财政司仅拨给银元8万元和富行发行纸币26万元为营运基金。至1921年实收资本仅50万元。1923年增至150万元。富滇银行是云南地方事实上的中央银行,是“滇省金融机关中心”,它左右着昆明金融市场。1916年前,富滇银行的滇币一直较为稳定,银元充裕,随时可以兑现。虽然也有贷款无法收回、资金支绌等情况,但始终没有造成金融混乱。后因战事频繁,负担艰巨,财政军费开支庞大,政府向富滇银行贷款越来越多,导致通货膨胀,政府从限制纸币兑现发展到取消兑现,直到老滇币被商民拒用,滇币贬值,迫使富滇银行于
1930年,龙云政府设立“整理金融委员会”筹设富滇新银行,以财政结余购买生银鼓铸半开银元作为新行准备金。
参考文献
1《(民国)新纂云南通志、金融卷》;2《昆明县志》;3《云南省志、金融志》;4《云南经济》(近人)张肖梅 撰,民国年间铅字排印本。